各學院(部):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 號)(附件1),現學校決定啟動第三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校內遴選申報工作,并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申報推薦課程須為普通本科高校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且設置學分的本科課程,
須為我校已建設完成且未取得過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2020年學校培育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原則上必須申報。
二、申報要求
1.項目申請人須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強,師德好,積極投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項目團隊組成結構合理、人員穩定,須保障線上線下教學應用正常有序運行。
2.申報項目應為我校開展實驗教學的基本單元,符合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要求。凡涉及國家保密要求的項目均不能申報。
3.申報項目應是面向實驗教學培養目標,針對實物實驗安全性差、難以實現、成本高昂、時空限制等方面原因不便開展的實驗教學任務。項目應實現實驗核心要素,項目的仿真度應著力于還原真實實驗的教學要求、實驗原理、操作環境及互動感受。
4.申報項目應支撐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強化問題引導下的實驗實踐探究,突出實驗實踐探究過程的不確定性,營造高仿真的情境互動性,注重高級思維技能的全程涉入,納入本專業教學計劃,且滿足 2 個課時的實驗教學底線需求(建議在6課時及以上),學生實際參與的交互性實驗操作步驟須不少于 10 步(建議在15步及以上)。原則上不少于兩個學期的實際教學應用。
5.申報項目的實驗教學設計須具有原創性。僅擁有實驗軟件系統使用權的項目,或者購買實驗軟件系統使用的,不在申報范圍內。
6.我校須對本實驗項目全部內容獨有或共有著作權,并確保項目內容及使用項目內容的行為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為保障獲得認定后的共享服務工作,共有著作權的項目須經全部共有方同意,在項目獲得認定后可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免費共享及進行其他符合項目需求的使用。
7.申報項目的有效鏈接網址應直接指向實驗項目,且保持鏈接暢通;應確保在承諾并發數以內的網絡實驗請求及時響應和對超過并發數的實驗請求提供排隊提示服務。
8.申報項目須符合《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技術接口規范(2022 版)》要求(具體參考實驗空間要求),如獲得推薦資格,須及時與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臺--實驗空間(www.ilab-xcom) 完成相關數據接口聯通。
注:此前參加過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推薦但未通過認定的課程,須經進一步修改完善,且在上次推薦之后至少經過一個完整教學周期的改革實踐方可申報。
三、申報程序
1. 申報項目由各學院(部)教務委員會推薦,黨政聯席會審批后,推薦到學校。由申報單位統一填寫《匯總表》(附件2),并進行排序上報。
2.學校進行資格審查并組織專家評審,確定推薦名單并公示,公示無異議后適時向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廳推薦申報。評審方式和時間另行通知。
三、申報材料
1.《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學院推薦匯總表》(附件2)pdf 蓋章版和 word 電子版;
2.《2023 年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申報書》及相關材料(附件3)pdf 蓋章版和 word 電子版;
3.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簡介視頻、教學引導視頻,視頻技術要求見附件4。
各學院(部)請將以上材料電子版按照要求發送至lijf429@nenu.edu.cn。其中匯總表(附件2)于7月20日前提交至郵箱,其他材料于8月20日前提交至郵箱。
注:如教育部關于“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通知正式發布,則以教育通知要求和時間做適時調整,具體調整內容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1.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實行學院(部)統籌規劃負責制。各學院(部)要將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設納入到本學院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整體規劃中,統籌規劃建設團隊,有組織、有計劃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建設。有效保障項目團隊建設工作的開展。不支持教師個人申請。
2.各學院(部)須高度重視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實驗教學,重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在充分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的教學必要性和仿真可行性,科學制定建設規劃,統籌開展建設工作。
3.推薦到學校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請于2023 年 8月20日前與東北師范大學虛擬仿真應用平臺完成對接工作,具體事宜與教務處負責人聯系。
4.請務必保證本次申報材料的真實性,申報課程名稱、授課教師(含課程負責人)須與教務系統中已完成的學期一致。一旦發現存在弄虛作假行為,取消一流課程申報資格。
聯系人:李玖芳 劉海波
聯系電話:8509 9268
教務處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