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學新星獎 陰艷
陰艷,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教授,新聞系主任,碩士生導師, 從事教學工作13年。
教學理念
以史明智、以學促教、以身為范,
以創造的精神培養美的新聞人。
教學理念解讀
“厚基礎、強技術、重交叉”是我們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目標。教師應在本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學科要求。充分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將創造與美融于言行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新聞傳播人才。
以史明智、以學促教、以身為范
——記東北師范大學 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 副教授 陰艷
“以史明智、以學促教、以身為范”是陰艷老師的教學理念更是她的人生追求。她深知不斷接近自己的追求,要付出更多努力與心血。
以史明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中外新聞傳播史既是陰艷老師的主講課程又是她的主要研究領域。她圍繞教學進行科研,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進步。她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新聞傳播史料整理與史料學建構”的子課題,發表新聞史相關科研論文二十余篇。她深切感到對清代新聞史、民國新聞史相關領域深入研讀的史料,嘗試論證的結論,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增加知識的豐富性與生動性。在一個個深入研究的新聞傳播史發展細節中,才能讓學生接近歷史、觸摸歷史。在一次次試圖運用理論工具總結歷史規律中,才能達到以史明智、以古鑒今教學教學目標。
以學促教——踐行尊重的教育
中外新聞傳播史課堂總是其樂融融,中外新聞傳播史課程考核總是焦慮難安。陰艷老師的中外新聞傳播史課堂內容豐富,歷史小故事、歷史小視頻是每節課必備的內容。主題為“歷史上的今天”的課前匯報,總是能給學生表達自我的舞臺。學生們認真準備歷史上的新聞傳播發展,常常成為老師講課的前導,根據學生們的課前匯報內容做整體點評,引出課堂重要知識點,是陰艷老師和學生都期待的課程環節。靈活的課堂形式是為了承載多樣的課堂內容。師生互動間,將枯燥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能力。為了進一步鞏固課程所學內容,中外新聞傳播史課程考核總是要求嚴格。內容多、范圍廣是中外新聞傳播課程的特點,要求嚴、重理解是中外新聞傳播史課程考核的特點。平時隨堂作業、課下史料閱讀、期末閉卷考試,課程內容延伸到了各個環節。讓學生們焦慮難安的課程考核,其實是陰艷老師希望中外新聞傳播史課程能夠起到學科基礎的作用,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專業精神、專業追求。學生們焦慮過后完成的考核內容,也總是讓陰艷老師看到學生的努力與進步,汲取到源源不斷的力量。
以身為范——自我鞭策與追求
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示范做人。這是陰艷老師對于自我的鞭策。本科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陰艷老師會在課堂上和課下指導中將基本的“三觀”融于專業知識,引導學生形成美與丑、善與惡、獨立與依附、現實與理想的正確判斷。她常說“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被眼前的困難遮蔽住雙眼,當我們站在歷史的長河,站在廣袤的天地,眼前的灰暗都那么渺小,能夠克服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學生們會與陰艷老師分享他們的困難與挫折,收獲與進步。大創項目需要選題,畢業實習需要聯系單位,準備保研需要研究計劃,疫情期間心理焦慮,陰艷老師都一一給予耐心指導,并且將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傾囊以授。疫情期間,陰艷老師給新聞系的每一屆學生留言,叮囑大家保護自己,認真上課,遵守學校、社區規定。一名湖北籍學生鄰里發生糾紛,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與建議,陰艷老師不斷溝通,耐心開解,并且出具手寫說明,為學生證明,給學生以寬慰。陰艷老師深信師生是共同體,共榮辱同進退。因此,以身為范是陰艷老師與學生們的共勉。
教書育人是一生的事業,陰艷老師時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斷努力,才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個人經歷
2001.09-2007.07 就讀于吉林大學文學院,獲得文學學士、新聞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東北師范大學任教。
2009.07-2015.06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2.12-2013.12 于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訪學。
教學基本情況
主要講授中外新聞傳播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聯合創作綜合實踐(新聞)、中外新聞傳播史研究、中外新聞傳播思想史等課程。
教學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5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校級教學項目多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發表科研及教學論文30余篇。
曾獲獎勵
曾獲第六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吉林省社科聯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